一、用户思维(对市场、消费者的理解)
法则1:得屌丝者得天下
早期可以,现在没戏,哪有那么多屌丝供你玩呢?你又是谁呢?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吗?没有的话,就不要做梦,白白折腾。
法则2:兜售参与感
参与感的确是用户比较感兴趣的,重在参与很多场景都能够使用,作为创造者对自己的作品会格外用心和照顾。
法则3:用户体验至上
用户体验,产品经理们已经奉为圭臬,但用户体验是哪些用户呢?还需要做好用户定位,这些用户重视哪些体验,不要搞错了,弄差了,还有体验是动态的,这不是固定不变的,吃老本不会持久。

二、简约思维(对产品规划、产品设计的理解)
法则4:专注,少即是多
减法,聚焦,能做到吗?这是需要能力的,不是知道了就能够做到,而且要精准,做错了,一会儿做死。
法则5:简约即是美
黄金比例,空白可以是61.8%,内容也可以是61.8%,具体看自己行业。奥卡姆剃刀原理为“如无必要,勿增实体”,即“简单有效原理”。

三、极致思维(对产品/服务、用户体验的理解)
法则6: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
啊哈,这是让用户尖叫的产品,其实呢,很夸张,不要刻意追求,有极少数用户有这种感觉就很棒了。
法则7:服务即营销
海底捞做到了,张勇说我们是做餐饮的,但顾客认可我们是因为我们服务做得好,他忽略了,餐饮属于服务业,服务做好有可能替代营销。

四、迭代思维(对创新流程的理解)
法则8:小处着眼,微创新
接地气,容易活。创业,你可以看看那些做得不好的,或者已经死掉的,但是市场有需求,虽然需求不大,你能不能在笑出着眼,做出更优秀更极致的产品出来?
法则9:精益创业,迅速迭代
自己阅读《精益创业》吧,上面说的很清楚,如果看不明白,再看几本相关的,比如《精益创业实战》《精益思想》《精益扩张》等。

五、流量思维(对经营模式的理解)
法则10: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
这一点可能认真想好了,很有可能免费就死了,特别是当下,好东西你会免费吗?现在有课程收费十多万的,就是相反的思路,贵的就是好的,免费的缺少价值。

法则11:坚持到质变的“临界点”
临界点,不是坚持而来,破局点,脱离地球引力,还要想着自己公司或者项目的第二曲线啊,好好结合利用。

六、社会化思维(对关系链、传播链的理解)
法则12:利用社会化媒体,口碑营销
社会化媒体已经超出十年了,碎片化时间下,仍旧是重要的战场,利用社会化媒体小投入或者零投入做好口碑。
法则13:利用社会化网络,众包协作;成功案例不多,看看自己是否是这块料啊!

七、大数据思维(对企业资产、竞争力理解)
法则14: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——你得会用会看,不会用就借助外脑吧,投入是值得的。
法则15: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,而是每个人

八、平台思维(对商业模式、组织形态的理解)
法则16: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
这方面小米做得很不错,单维手机小米走不远,而达到生态圈,手机产品有机会跑得更远。
法则17:善用现有平台
精益创业就是小投入,验证,改进……
法则18:把企业打造成员工的平台)——必须这样考虑,但也要接受现实。

九、跨界思维(对产业边界、产业链的理解)
法则19:携“用户”以令诸侯
当拥有超越10亿活跃用户,天下就是你的了,哈哈。现在监管很严格,要做正能量积极的事情,那才是持久和长久的事业。
法则20:用互联网思维,大胆颠覆式创新
颠覆性理论不少,李善友很推崇。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《创新者的窘境》很棒!这个靠运气,不能太执拗,能做到更好,可不能一门心思总想着颠覆。